学习园地
大暑至 盛夏时丨点金手抄报特辑之大暑篇 2022-07-22 08:37:38

《销暑》(唐)白居易

何以销烦暑,端居一院中。

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

热散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

此时身自得,难更与人同。


      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气温最高、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。7月23日就是大暑节气,高温酷热、雷暴频繁,雨量充沛,是万物狂长的时节。

 

 

      在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气中,点金美术的老师们都会为小学员们带来原创的手抄报素材模板,小学员们可以互相组合、借鉴,结合文字素材,完成一幅精美的手抄报作品。




      除了原创精美的手抄报模板,小编还为学员们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大暑节气的知识,学员们可以在一边绘制手抄报的同时,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,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作为手抄报的内容,将画面填满。


关于大暑


      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“暑”是炎热的意思,大暑,指炎热之极。


      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土润溽暑;三候大雨时行。”每到大暑时节,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,细菌容易滋生,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,到了夜晚,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。另外土壤高温潮湿,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。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,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。



古代人的夏天


      我们经常在盛夏高温的时候感慨空调的重要性,而在没有空调的古时候,人们是怎样乘凉呢?


 用冰 

      在古代一些王公贵族他们家里都有冰窖,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用冰块来降温,还可以吃上冰镇的绿豆汤。古代专门盛放冰的容器,名叫冰鉴,冰鉴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,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。冰鉴箱体两侧设提环,顶上有盖板,上开双钱孔,既是抠手,又是冷气散发口。



      在炎热的夏天怎么能制作出冰块呢?冰块的来源大抵分为两种:

冬天的冰存到夏天

我国古代最早并不会制作冰块,当时都是采用藏冰的方式。古人利用冬天天寒地冻的气候条件,将结成冰的水用冰镩切割成小块,然后运到事先挖好的地窖中保存,这样就有冰了。

化学制冰

古人制作冰块是从唐朝末期开始的,当时的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了大量的硝石,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硝石在溶于水之后会吸收大量的热,然后使周围的水温降低以致结成冰,从此人们开始利用硝石制冰。


 深井 

      平常的百姓当然也有好的降温方法,就是在自家屋里挖深井,挖好以后,上面只留一个小口,再做一个盖子,等天热的时候,把盖子打开,自然凉气就会冒出来,达到降温的目的。



 扇子 

      古代人就发明了机械的类似现在电风扇那种扇子,只不过动力不是靠电,而是人力、水力。西汉时,发明了一种“七轮扇”,其原理与现代的电风扇极为相似,由一人手摇“七轮扇”,清风满座。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风扇。七轮扇,七轮大皆径尺,递相连续,一人运之,满堂寒颤”。



      传统风扇是靠人力驱动,也有靠水力驱动的特例。据北宋王谠《唐语林》记载,唐玄宗有一座为夏日避暑专设的“凉殿”,殿中立着一架“水激扇车”,就是利用水流的冲力带动旋转的木风扇。在清朝,立式风扇被发明出来,上发条后能自动转动片刻。


 降暑用品 

      古代人也使用瓷枕,竹夫人进行降温,竹夫人又叫青奴、竹奴,中国民间夏日取凉用具。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。江南炎炎夏季,人们喜欢竹席卧身,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,可拥抱,可搁脚。还有凉席、竹榻等。



大暑的诗句


      勤劳并富有智慧的古人不仅发明了很多避暑的物品,还创作了很多关于大暑的诗句和农谚 ,千古流传。


《大暑》(南宋)曾几

赤日几时过,清风无处寻。

经书聊枕籍,瓜李漫浮沉。

兰若静复静,茅茨深又深。

炎蒸乃如许,那更惜分阴。


《晚夏》(南朝)徐勉

夏景厌房栊,促席玩花丛。

荷阴斜合翠,莲影对分红。

此时避炎热,清樽独未空。


《消暑》(清)江堤

柳枝西出叶向东,

此非画柳实画风。

风来无质堆纸上,

巧借柳枝相形容。


 农谚 

大暑热不透,大热在秋后。

大暑不暑,五谷不鼓。

大暑热,田头歇;大暑凉,水满塘。

小暑不见日头,大暑晒开石头。

小暑大暑不热,小寒大寒不冷。

大暑无酷热,五谷多不结。

大暑连天阴,遍地出黄金。



      更多节气、重大节日手抄报素材请持续关注点金美术服务号,点金美术也将继续秉承“尽心、尽责、至善、至美”的办学理念,想学员所想,帮助小学员们进步和成长,用艺术点亮他们的生活。


CopyRight © 点金美术 All Right Reserved
网站建设万企青建